家用电梯作为家庭便捷出行的特种设备,其维修保养直接关系到使用安全和设备寿命。以下是家用电梯维修保养的核心注意事项,涵盖日常维护、专业保养、安全管理等多个维度:
一、日常使用与基础维护:减少故障源头
规范使用,避免人为损伤
严格遵守载重限制(家用电梯通常载重200-400kg),禁止超载、运载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品,避免电梯结构或部件受损。
防止异物进入:关门时注意手、脚或物品不要卡在门缝中,避免强行阻挡门关闭(电梯门有防夹感应,但频繁撞击可能导致感应失灵);定期清理轿门、层门地坎(轨道)内的灰尘、毛发、小杂物,防止门卡滞或开关不畅。
轻开轻关:避免用力拍打按钮、踹门或倚靠轿壁,减少电器元件和机械结构的磨损。
日常清洁与环境维护
定期清洁轿厢内壁、地面、按钮面板(可用中性清洁剂,避免用水直接冲洗电器部件),保持轿厢干燥整洁,防止细菌滋生或部件锈蚀。
检查电梯机房(若有)环境:保持通风良好、无杂物堆积,避免潮湿、高温或粉尘过多,防止电机、控制柜等设备受潮短路或散热不良。
关注井道环境:若电梯井道靠近厨房、卫生间,需检查是否有渗水、漏水情况,避免井道内部件(如导轨、钢丝绳)锈蚀。
二、专业保养:定期检查与部件维护
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周期
家用电梯需由具备资质的专业维保单位进行定期保养,频率根据使用强度确定:
日常保养:每月至少1次,重点检查门机系统、导轨润滑、安全装置功能。
季度保养:每3个月1次,涵盖电气控制系统、曳引机运行状态、限速器校验。
年度大修:每年1次,全面检测机械部件磨损、电气线路老化、安全钳等核心安全装置性能,并出具保养报告。
避免选择无资质的“游击队”维保,否则可能因操作不规范导致设备隐患或失去厂家保修资格。
核心部件的重点保养内容
曳引系统:检查曳引机运行是否有异响、漏油,钢丝绳(或钢带)是否有断丝、磨损、松弛,定期润滑曳引轮轴承,确保动力传输稳定。
门机系统:清洁门导轨、调整门机皮带松紧度,检查门锁装置、安全触板/光幕的灵敏度(用纸板轻触门边缘,门应立即反向开启),防止夹人或关门不到位。
电气控制系统:检查按钮、显示屏、召唤系统是否灵敏,控制柜内接线是否松动、有无烧焦痕迹,接触器、继电器等元件是否正常吸合,避免短路或失控。
安全装置:这是保养核心!需定期校验限速器(防止超速)、安全钳(超速时强制制动轿厢)、缓冲器(轿厢冲顶/蹲底时缓冲)、急停按钮(按下后电梯应立即停止)等,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可靠动作。
导轨与导靴:清洁导轨表面,定期添加专用导轨油,检查导靴磨损程度(磨损过度会导致轿厢运行晃动,需及时更换)。
三、安全管理:预案与应急处理
建立设备档案与保养记录
保存电梯的产品合格证、安装验收报告、使用登记证等文件,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部件型号及维保人员信息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和责任划分。
张贴电梯使用标志、维保单位联系方式、应急救援电话(如物业或维保公司24小时热线)在轿厢内显眼位置,确保家人知晓。
应急情况处理与预防
困梯应对:若发生困梯,切勿强行扒门或撬门逃生,应按下轿厢内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应急电话等待救援,保持冷静(现代电梯有防坠落保护,困梯本身无生命危险)。
异常情况停机:若发现电梯运行异响、晃动剧烈、按钮失灵或异味,应立即按下最近楼层按钮,待电梯停稳后撤离,并通知维保单位检查,禁止继续使用。
定期演练:家庭成员可简单了解应急救援流程,尤其是老人和儿童,避免突发情况时慌乱。
四、长期使用:寿命延长与成本控制
及时更换易损部件
导靴、门机皮带、缓冲器等易损部件达到使用寿命后,需及时更换(切勿因小失大拖延),否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设备故障,维修成本更高。
电气元件(如接触器、传感器)若出现老化迹象(如接触不良、反应迟钝),应提前更换,避免突发停机影响使用。
选择正规维保服务与配件
优先选择电梯厂家授权的维保单位,确保使用原厂或合格配件(劣质配件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,甚至引发安全事故)。
避免过度保养或不必要的升级:根据电梯使用年限和状态,与维保人员沟通合理的保养方案,不盲目接受高价服务项目。
定期安全评估
电梯使用超过10年以上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安全评估,检查结构件锈蚀、电气系统老化等潜在风险,必要时进行大修或部件升级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免责声明